2020-06-13
预制构件主要有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结构预制构件和木结构预制构件,各有优缺点。在中国,PC结构广泛应用于轻钢装配式建筑,主要用于水利工程、桥梁等建筑。过去,大多数保障性住房都采用PC结构。在三种框架结构中,PC结构具有最好的强度、防火和耐腐蚀性能。木结构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较高的施工成本和最小的应用范围。
国内预制构件市场占有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预制构件建筑的市场占有率有着巨大的差距。主要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建筑已经非常成熟完善。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2017年已达到或超过预制房屋总入住率的70%,而中国2017年为8.4%。我国预制构件建筑的入住率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
阻碍轻钢装配式建筑发展最大的障碍是各类建筑的平均造价过高。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产业化促进中心测算,现浇混凝土房屋造价约2000元/m2;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预制构件工程(征求意见稿)消费定额,PC结构小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装配率20%-60%)平均造价分别比现浇造价高2151元/m2、2416元/m2、7.6%和20.8%;钢结构高层住宅平均造价为2777元/m2,比PC结构高层住宅高8.5%-27.4%。钢结构高层住宅的平均造价比现浇混凝土高30%-35%。
2016年,国务院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预制构件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达到30%;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一步明确了预制构件的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预制构件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地区、活动地区和鼓励地区分别达到20%、15%和10%以上。此外,一批总装楼建设和评估标准相继出台。各省(区)出台了支持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配套政策,明确了装配式建筑与新建建筑的比例,并提出了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我国住房建设约70%是住宅建设,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开工面积占新开工面积的比例在40%-50%之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三五”规划,预计住房保障支出将保持较高水平,继续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住房保障财政支出预计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保障性住房是推进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一手。过去,预制构件建筑主要采用PC结构,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民用建筑企业缺乏对混凝土技术和钢结构较为熟悉的人才。
上一条: 海南省已经明确装配式建筑比例不低于80%
下一条: 浅谈钢结构网架腐蚀的原因和防护措施